王清華:客戶的名義—顛覆你對客戶的認知
1、從客戶出發(fā)
營銷千頭萬緒、競爭千難萬險;
客戶千奇百怪、市場千變?nèi)f化;
但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客戶到底是誰,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客戶來購買我們的產(chǎn)品和服務,客戶就是企業(yè)的最終目的,客戶就是企業(yè)的最終價值。不論我們做什么都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實現(xiàn)客戶的價值。
一切營銷都是建立在客戶的基礎之上,脫離了客戶,就脫離了營銷;脫離了客戶,就脫離了根本。很多企業(yè)口口聲聲喊“客戶至上”、“客戶為王”,但真正把客戶當回事的其實并不多,有客戶的理念,沒有客戶的行為,有客戶的口號,沒有客戶的行動。
毛主席干革命向世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句話源自《毛澤東選集》1-4卷中的第一卷的第一篇的第一句話,能放在這樣一個位置,說明了這句話對革命的重要性和價值性,說明了搞清楚革命的對象是革命的源點問題。
做營銷一樣,首先要明白的就是“誰是我們的客戶,誰不是我們的客戶,這個問題是營銷的首要問題”、“誰是我們的核心客戶,誰不是我們的核心客戶,這個問題是營銷的核心問題”。只要把客戶研究透了,把客戶讀懂了,把客戶搞明白了,我們才能知道怎么做營銷,我們才能做好營銷。
市場上很多失敗的產(chǎn)品,不是產(chǎn)品本身不好,而是產(chǎn)品沒有找到自己的客戶,沒有找到自己客戶的產(chǎn)品,再好的產(chǎn)品也是爛產(chǎn)品,再好的產(chǎn)品也是失敗的產(chǎn)品。沒有不好的產(chǎn)品,只有沒有客戶的產(chǎn)品。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王老吉在沒有找到自己的客戶前,一直碌碌無為,直到找到自己的客戶后,才一飛沖天。百事可樂在沒有找到自己的客戶前,舉步維艱,直到找到自己的客戶后,才平分天下。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見過了太多失敗的產(chǎn)品,很多公司自以為有了產(chǎn)品就會有客戶,中國市場實在是太大,客戶實在是太多,它們前期大量投入廠房建設、購買設備、研發(fā)生產(chǎn)、招聘人員,開發(fā)渠道,信心滿滿的以為產(chǎn)品出來了客戶就來了,但客戶并沒有像想象中哪樣蜂擁而至,相反門可羅雀。產(chǎn)品生產(chǎn)出來后才發(fā)現(xiàn)不知道自己的客戶是誰,,往往公司到這個時候已經(jīng)江郎財盡,陷入了泥潭和倒閉之中,還沒開始就結(jié)束了。
他們愿意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投入設備、廠房等硬件,卻不愿意花微薄的精力來研究用戶在哪里,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但遺憾的是這種事情每天都在中國上演,這種悲劇每天都在發(fā)生。今天的企業(yè)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首先知道你的客戶在哪里,誰是你的客戶,誰不是你的客戶。
2、客戶的價值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解釋什么是營銷,我認為就是“客戶”兩個字,想辦法把產(chǎn)品賣給客戶叫做銷售,想辦法讓客戶來買我們的產(chǎn)品叫做營銷,把客戶研究研究透,把客戶搞懂,營銷的方式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客戶是營銷的源點和起點,客戶的價值就是營銷的價值。
如果非要一個字來解釋什么是營銷,我認為就是“買”這個字。客戶如何買,客戶為什么買,客戶又為什么不買。 “買賣”兩字就是銷售與營銷****的區(qū)別,“賣”是客戶被動, “買”是客戶主動。如何讓客戶主動購買我們的產(chǎn)品和服務是營銷最核心、最基本的工作。
我們很多時候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產(chǎn)品賣出去,卻很少研究如何讓客戶來買我們的產(chǎn)品,我們更多的是在研究自己,而不去研究客戶,研究客戶如何買、為什么買、為什么不買。
我們總是會很樂觀的認為人人都是我們的客戶,而最終發(fā)現(xiàn)人人都不是我們的客戶,放棄一部分客戶,才能得到一部分客戶,找到我們的原子核心客戶,才能引爆我們的眾多客戶。
客戶的價值不在于我們最終的所有客戶,而在于能顧引爆我們最終所有客戶的原子核心客戶,找到原子核心客戶就是客戶****的價值,他們是導火線,他們是發(fā)動機,他們是點火器,看上去很小,實際上能量超級大。
客戶越聚焦,產(chǎn)品越容易成功;
客戶越分散,產(chǎn)品越容易失敗。
3、客戶與競爭
華為任正非有兩句非常有名的名言:“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做決策”、“所有的人都要到一線去”,這兩句話如雷貫耳,這兩句話沁人心脾,這兩句話說得太好了,說得太對了。“一線”和“炮火”硝煙味很濃、對抗性很強、競爭性很強,這兩句話都在強調(diào)市場的重要性、競爭的重要性,指明了企業(yè)經(jīng)營的方向,企業(yè)營銷的方法。
但實際上企業(yè)的決策往往很多時候都是在辦公室做出的決策,很多時候都是公司老板做出的決策,而不是“聽見炮火的人”做出的決策,辦公室的決策往往在決策的時候都是對的,但在實際執(zhí)行中往往又都是錯的。所以,我一直特別強調(diào):不下市場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不下市場的董事長不是好董事長。
但另一方面,我覺得任總的這兩句話還說得不夠徹底、說得還不夠不完全,說得還不夠到位,甚至還有一些片面性,甚至還有些偏頗,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過分強調(diào)競爭,沒有從客戶的角度出發(fā),我認為應該叫做:
“讓聽得到客戶心聲的人做決策”
“所有的人都要到客戶哪里去”
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任總的兩句話實際上更多的是在談競爭的重要性,而不是客戶的價值性,忽視了客戶的價值。我個人認為:自己、競爭對手、客戶這三者之間有一個先后順序,大多數(shù)公司都容易從競爭的角度來開展營銷,而不是從客戶的角度來做市場,我們首先要從客戶出發(fā),從客戶出發(fā)就能夠超越競爭、從客戶出發(fā)就能打敗競爭,而從競爭出發(fā),很有可能被競爭打敗,最終喪失競爭、喪失客戶。我們只有知道客戶在想什么,客戶需要什么,客戶到底需要什么,我們才能獲得客戶的青睞。
在實際過程中,很多公司喜歡從競爭的角度出發(fā),以競爭對手為首要參照物,以競爭對手為市場出發(fā)點,以競爭對手為主要的決策依據(jù),經(jīng)常談到的都是競爭對手如何如何,很少談到客戶如何如何。忽略了客戶的價值和需求,即使在競爭中獲勝,也有可能沒有滿足客戶的價值與需求,最終無法建立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還是會失去客戶。
眼睛始終盯住競爭對手而忽視客戶價值,最終會在競爭中失去優(yōu)勢。這樣的案例舉不勝舉:早期的蘋果電腦和王安電腦,都是從競爭出發(fā),以IBM為眼中釘、肉中刺,最終導致了王安的衰敗和蘋果電腦的困境。
還有就是競爭對手本身也不完全,競爭對手的某些看上去的優(yōu)勢不一定是真正的客戶優(yōu)勢,而我們很容易在這種虛假優(yōu)勢上投入無效的資源,導致最終浪費了客戶真正需要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競爭對手從來都不是被競爭對手干掉的,競爭對手從來都是自己把自己干掉的。
當然,在這里我并不是認為競爭對手不重要,沒有半點否定競爭對手的重要性。只要參與市場,就逃不掉、逃不脫競爭。
從客戶出發(fā),就是最好的競爭方式;
從客戶出發(fā),就是最高的競爭方法。
4、客戶的定義
“客戶是上帝”、“客戶至上”、“客戶第一”,這些話實在是太爛,實在是太假、實在是太忽悠,沒有一個企業(yè)能夠把客戶真正當上帝,也沒有一個企業(yè)有能力把客戶當上帝。當客戶真正找上門來的時候,大多都是本能的自我保護: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公司利益大于一切,極大了傷害了客戶的自尊和利益。
客戶本質(zhì)上就是弱勢群體。
不論是在賣方市場還是在買方市場,客戶始終都處于弱勢地位,客戶在購買很多產(chǎn)品和服務時,內(nèi)心深處都存在不安全感,不論是價值的不完全,還是使用的不安全。當一些問題產(chǎn)品傷害到客戶的時候,客戶或據(jù)理力爭或怒發(fā)沖冠或四處投訴或無可奈何……表面看上去客戶很強勢,而實際上恰恰反映出了客戶的弱勢地位和客戶的無助。
客戶滿懷期待的購買了企業(yè)的產(chǎn)品或服務,能夠達到客戶的期望值,本是企業(yè)的職責所在和義務所在,客戶付出了同等價值的價格,企業(yè)就應提供同等價格的價值和服務;
企業(yè)不能達到客戶的期望值,甚至是負加值時,很多時候客戶是沒有辦法的。比如看場電影,不好看,客戶能夠退看嗎?吃個飯,不好吃,客戶能夠退吃嗎?買瓶水,不好喝,客戶能夠退喝嗎?這種沒有反悔的商業(yè)機制設計,本身就是把客戶置身于弱勢位置。
當我們意識到客戶就是弱勢群體的時候,我們就會對客戶有憐憫之心、有同理之心,我們才能真正產(chǎn)生對客戶有愛,對客戶有心。當我們對客戶有憐憫之心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容忍產(chǎn)品有缺點、有缺陷;不能容忍產(chǎn)品的功能不好、品質(zhì)不好;不能容忍客戶的感受不好、體驗不好;不能容忍我們的產(chǎn)品要依靠售后服務來保證客戶的安全,不需要售后服務的售后服務就是最好的售后服務……。讓客戶不再弱勢,讓客戶可以平等,讓客戶可以放心,就是要消除客戶的不安全感,就是要滿足客戶的價值感,就是要達成甚至超越客戶的期望值。
90%的公司不會定義客戶,不知道客戶是什么,所以市場上也只有10%的企業(yè)獲得了成功。我們看到過很多客戶分類的方法,什么ABC法啦,什么高中低法啦、什么男女老少法啦,什么人群分類法啦、什么行業(yè)分類法啦,什么規(guī)模分類法啦。但實際上,我認為這些分類方法都不完全,客戶的定義不是簡單的人群概念和組織概念,而是生動的場景概念。即什么人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購買了什么產(chǎn)品在什么時間在什么環(huán)境使用后的感受和體驗。5個什么構(gòu)成了客戶定義,5個什么描繪出了我們完整的客戶形象,從場景的角度來定義我們的客戶,才能完全定義出我們真實的客戶。
客戶定義不是靜態(tài)的,客戶定義是動態(tài)的,客戶定義是立體的。客戶定義是場景的。我們滿足客戶實際上是滿足客戶的感受和體驗,客戶最終的感受和體驗構(gòu)成了客戶的具像描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