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德才獵頭顧問分享:
大公司進行技術與人才收購背后的經濟邏輯
對于大公司花費成百上千萬美元的代價進行技術和人才收購這一行為,最近越發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這一行為背后實則隱含了一個經濟邏輯:大公司們用此種方式來決策重大項目。 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公司一年的營業額為10億美元,并且你擁有一個高達50億美元的市場上限,此時你想推出一款重大的新產品,你的CTO預估這款產品能增加10%的營業額。在一個5-1的市營率(price-to-revenue)中,10%的營收增長意味著會帶來5億美元的市場。因此你肯定愿意用低于5億美元的錢去擁有這樣的產品。 此時你有兩個選擇:自己打造或者收購。自己打造就意味著你需要: 招聘建立一個團隊 打造產品 此時你會遭遇兩個非常大的風險:重大延期或者徹底失敗,特別是在早期階段。因此你需要預估延期和失敗所造成的損失,這個損失需要按照預期的10%營收增長來計算。 相反,通過收購相關的團隊會避免招聘帶來的風險,而同時收購創業公司的團隊和產品可以避免以上兩個風險。總體來說,如果你能保證出現徹底失敗或者延期的幾率為0%,那么公司內部自己打造將便宜很多。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失敗和延期的概率太大太大。 假設你打造那款產品的成本為5000萬美元,失敗或者延期的幾率為50%,那么你理性做出收購的最高上限價為1億美元。如果市場上剛好擁有多個類似產品和人才的創業團隊,你還可以進行討價還價。這與市場供給呈負相關性,類似創業公司數量越多(供給越多),那么你付出的代價(收購價格)就會越低;反過來也一樣,如果感興趣收購的公司越多(需求越多),那么付出的代價也可能更高。 所有大公司都是類似這樣做計算的(盡管實際情況會更復雜一些),這也是那些M&A/CorpDev(并購團隊)所做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你打算出售你的公司,或者只是想簡單了解一下媒體對于一些并購案例的報道,那么理解他們如何進行計算就非常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