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通過他人的活動以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根據管理的性質,管理者只有通過下屬的工作才能實現工作目標,管理者需要下屬的合作才能工作,因此是為下屬服務的,管理是應該以下屬或員工為中心的。也就是說,應該是管理者或領導者圍繞員工轉,以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為目標。也就是說,應該是領導討好員工,而不是員工討好領導,這樣的才能實現有效的管理。
但目前的管理思想則恰恰相反,強調的不是以員工為中心,而是以領導為中心,不是領導圍著員工轉,而是員工圍著領導轉。怎樣討好領導,得到領導的賞識和提拔,從而走上領導崗位,成為員工追求的主要目標,也成為目前許多管理書籍討論的主題。目前員工關注的不是怎么做好事情,作出真正的業績,而是怎樣討好領導、得到升職的職場技巧。
對此,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要做事先做人”,其潛在的內涵是,如果不會做人,不會討好領導,得不到領導的認可,你再會做事,再有本事也不行。正所謂領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相當糟糕的管理狀況。
這種以領導為中心的管理理論是違反管理規律的,是相當錯誤而有害的。之所以產生以領導為中心的管理觀念,主要是領導手中有支配組織中人和物的權力,在沒有有效監督的情況下,這種權力變成了領導者為了個人利益而可以隨意使用的對人與物的支配權,從而使員工成為領導者可以隨意支配的資源,員工自然就對領導產生了畏懼心里。
在以領導為中心的管理觀念下,員工都圍繞領導轉,都不用心于做好事,而只想辦法怎樣做表面文章,以博得領導的青睞為目標,其結果就是把組織變成了為領導服務的組織,怎么能做好事情?
過去常說的一句話是:沒有落后的群眾,只有落后的干部。這句話從管理的本質上看是正確的。其意是說,群眾覺悟的高低主要是有領導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只有不好的領導,沒有不好的員工,這是一個符合管理規律的的管理理念,也就是以員工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我們看看現實就知道,任何一個組織的好壞,起決定因素的就是該組織的領導,特別是其一把手。如果一個組織的業績不行、管理狀況不好,不用思考,我們就可以斷言,肯定是這個組織的主要領導不行或出了問題;反之,如果一個組織的狀況不錯,不用想,我們就可以判斷這個組織的領導不錯,有能力和水平。
所以,當一個組織出現問題時,首先不應該去責怪員工,而應該去追究和撤換領導。只要有一個合格稱職的領導,就不愁一個組織搞不好,再不好的員工也會被帶好。而在一個不合格的領導者的管理下,再好的員工也不會有好的表現,也不可能成為好員工。
正所謂上行下效,一個組織的領導不好,這個組織的員工就不可能有好的表現;而一個組織的員工表現不好,肯定是其領導有問題。在一個組織中,特別是在一個領導權力缺乏有效監督的組織中,領導往往起著主導作用,而員工總是被動的,所以對整個組織起決定作用的就是主要領導。
因此,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和組織,首要的任務就是選擇好領導者。選好了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杰姆·柯林斯在總結卓越企業的管理精髓時,提出能成為卓越企業的首要的管理原則就是“先人后事”,就先選擇真正優秀的管理者,有了優秀的管理者,自然就不愁做不好事。而沒有這一條,想成為卓越企業是不可能的。
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符合人性的組織,不應該是以領導為中心,而應該是以員工為中心。是領導圍繞員工轉、領導害怕員工,還是員工圍繞領導轉、員工害怕領導,這是判斷一個組織的管理是否正常、管理好壞的一個基本標準。凡是領導怕員工、領導圍繞員工轉的管理就是符合管理規律的真正正常、有效的管理;反之,就是一種違反管理規律的不正常的、有害的管理。
這種狀況可以從民=主政=府官員怕民眾,專=制政=府民眾怕官員的異常鮮明的對比中,可以得到生動的體現。
看看現實政府、企業及其他組織中的管理,有多少是正常、有效的管理?目前人類特別是我國社會和企業管理的落后和無效,從各級管理者的普遍腐=敗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